
| 郭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细胞结构张力与疾病发病、治疗机制研究。通过构建角度荧光张力生物探针基因克隆,将活细胞张力变化转换为光学信号,研究退行性神经病变、肿瘤和微重力等高危疾病的物理调控机制。并运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构建中药单体筛选细胞平台,揭示传统中药的新药物功效。联合创建的角度荧光张力检测探针获得2015年美国NIH细胞研究创新挑战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级重点基金和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Theranostics、Redox Biol、Antioxid Redox Signal、FASEB J 和Mol Neurobio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PCT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6项。 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学(专硕)。 邮箱:guoj@njucm.edu.cn |

| 唐宗湘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系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精神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疼痛”和“瘙痒”形成机制及中医药镇痛止痒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如Cell,Nature Neuroscience 等)。实验室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能提供优秀同学进入国外著名高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的机会。 招生专业:神经生物学。 邮箱:zongxiangtang1@163.com |

| 朱家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化学专业博士,英国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博士后。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学系主任。从事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1)利用蛋白质晶体学以及冰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执行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结构,阐述蛋白分子突变对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疾病的关系;2)利用靶点蛋白的三维结构信息,进行药物设计研究。先后获得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多项课题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PNAS、JACS等著名期刊,获江苏省生物技术创新奖1项。 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学(专硕)。 邮箱:zhujiapeng@hotmail.com
|

| 林炜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微生物学),后赴美国罗格斯大学Waksman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运用X射线晶体学,冷冻电镜等结构生物学手段和多种生物化学方法对致病菌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天然中医药资源生物合成过程、天然中药成分与细胞膜关键受体相互过程中的关键药物靶点进行结构与功能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南京市留学人员回国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2部,目前担任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和审稿人。 招生专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药学(专硕)。 邮箱:weilin@njucm.edu.cn |

| 韩欣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2013年在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得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从事访问学者﹑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工作。研究方向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细胞分析和药物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自然科学类资助人才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Science Advances, Angew. Chem. Int. Ed., Analytical Chemistry等SCI学术论文28篇,引用700多次,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 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学(专硕)。 邮箱:xhan0220@njucm.edu.cn |

| 沈晓沛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曾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职博士后研究员,发表SCI论文近20篇。多次应美国甲状腺协会邀请在其年会上做大会口头报告,被JAMA Oncology,Bioinfor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10多个SCI杂志聘为审稿专家。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肿瘤测序及大数据分析协作组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肿瘤基因组、甲基化组、转录组等疾病多组学大数据挖掘工作,专注肿瘤分子机制及相关标志物的发现。 招生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邮箱:bioshenxp@sina.com |